簡立欣
12日的台大臨時校務會議,許多與會代表多次重申:台大沒有錯,台大不能退,如果屈服在教育部的政治霸凌之下,台大將愧對它過去引領大學自主、校園自治的輝煌榮光。雖然稍晚教育部的回應,顯然再度不把台大的決議當一回事,但這個大是大非的時刻,台大請一定要挺住。
從今年1月以來,為了一個校長人事案,台大加開了一次遴選委員會、兩次學術倫理委員會,分別作出「當選毫無疑義」、「學術抄襲案不成案」的結論;又開了兩次臨時校務會議,第一次是擱置「重啟遴選」等5個相關提案,當時代理校長郭大維特地解釋擱置是「有意義的擱置」,表示「校務會議不予處理,請教育部依法行政」。
前幾次的會議,外界一般認為台大做出的決議偏向消極,也就是沒有正面表述台大的想法;不過第二次也就是昨日的臨時校務會議,台大校務會議代表傳達的意見非常明確而直接:選校長,是大學自治的範圍,也受到《憲法》及《大學法》保障;教育部應依《大學法》規定,盡速發聘。
12日的會議上,一部分師生表示,台大只有兩個選擇:一是行政訴訟,二是重啟遴選。但台大當然還有第三條路,就是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,要求教育部為所應為,發聘書給台大合法選出的校長。這也就是為何昨天會有教授徐永豐、官俊榮的提案。
引用一位代表的話,為了維持「國家監督」與「大學自治」的平衡,才設置具獨立性的校長遴選委員會;「在大學自治這個大原則下,台大不是教育部的『下屬單位』;台大和教育部是平等的!」對外,如果今天連台大都在選校長這件事上退卻,其他大學怎麼可能頂得住?對內,如果台大沒辦法決定自己的校長,又怎麼去談教育的意義、學術的自由?
確實,台大不只是學術上台灣打國際盃的頭號選手,從更深層的意義上,90歲的台大引領的學運風潮、它一向自許的民主自由精神,它一步一腳印帶領台灣從威權時代走向民主,鑄成了台大的歷史。教育部的回應並不讓人意外,「這個政府」過去4個月以來使盡洪荒之力,只為了卡一位合法選出的校長,視自己過去追求的價值於無物,人民對其早已失去信任和尊敬;但台大必須維持它一貫的風骨,必須讓知識分子在價值崩潰時有可以仰望的對象,必須在歷史關鍵時刻挺身而出,必須成為典範——因為這正是台大之所以是台大的理由。
引用來源: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512002796-260405
人類大命運: 當半機械人成真,人類進入永生後,將會帶來全新改變
作者: 哈拉瑞
譯者:林俊宏
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2017/01/20
語言:繁體中文
定價:600元
正義,不沉默: 該出聲了
原文作者:Mary C. Gentile
譯者:虞亮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14/07/12
語言:繁體中文
定價:35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