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文/動物當代思潮團隊

動物平權促進會(TAEA,以下簡稱動平會)林憶珊呼籲:「動保教育應該像性別教育、環境教育一樣,納入學校教育體制。在動保教育尚未進入課綱的今天,學校不能只依靠熱情的老師才教動保,如果各縣市動保處、教育局能提撥經費,讓動保團體能進入校園,協助更多老師推展動物相關的生命教育會更好。」


林憶珊表示,近年發生許多事件,暴力對待動物、甚至演變成家暴這樣的狀況,社會需要建立安全網來因應,同時也迫切需要展開預防性教育,如果能夠從小做起,就能降低虐待案件的發生。

「因為孩子有喜愛親近動物的天性,尤其兒童發展階段是萌發同理共感的關鍵期,只要學習如何愛護動物,就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溫柔寬容的種子,這比起聰明靈活的腦袋,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藏。」

不僅如此,有些教授動保生命教育的老師就意外發現,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之後會產生令人不可思議的改變,例如彰化大興國小的杜美慧老師就表示:「我結合生命教育帶領班級照顧校犬的時期,是我教學生涯的最顛峰。」她說,不但同學們的班級向心力、同理心、正義感都比其他班級來得強,與動物互動的過程中,也為單親、家暴、特殊兒童帶來心理慰藉與正向的思考。

林憶珊說,同伴動物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很大,尤其認養校犬的教育成效很高,只要有一隻狗,就能改變所有師生對動物的態度。不過養校犬需要因緣俱足,有的校長反對、有的校長支持,即便有支持的校長,可是一經調校,新校長就有可能會改弦更張,更重要是學校還必須有負責任的老師,才能夠帶領學生照顧校犬。

「不過我覺得認養校犬得到的正向結果,還是高於付出。我們可能以為是學生在幫助流浪動物,但其實動物也在互動陪伴中,幫助孩子面對生活的逆境。這件事只要聽聽孩子的分享,就可以明顯察覺。」所以她認為學校可以積極評估自身條件,考慮認養校犬。

「千萬不要小看孩子!」她說動平會進入校園,推動兒童教育幾年以來,從孩子的回饋單中,高度接收到小朋友行動的能量,例如有孩子童言童語提出拯救苦難動物的方法、有孩子透過畫畫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愛牠的家。


她說:「從其他老師口中也得知小朋友許多令人激賞的行動,像是有國小學童自主發起流浪狗結紮計畫、有的設計T恤為流浪動物募款,有的甚至影響父母親,一起做社會服務。如今五股收容所已經有親子團志工,每個月固定時間會前往收容所協助遛狗、寫認養文。」

成立於2013年的動平會,以「兒童與動物的正向互動教育」為發展核心,其實所關心的,包含人類日常生活中所觸及的各種動物,包括餐桌上的動物、守護動物棲地、實驗動物、展演動物等等,只是因為貓狗與人互動最頻繁、感情最濃厚,所以會從同伴動物切入,再連結到其他動物。

可是即便如此,許多人對同伴動物還是有很深的誤解,為了破除刻板印象,動平會為親子與師生設計了許多教材、動畫、遊戲、講座、營隊、體驗課程,許多實體活動甚至結合兒童心理師與動物行為師的指導──林憶珊認為,想消除對流浪動物的恐懼,看懂牠的肢體語言才是關鍵;另方面,不管校園或家庭,想認養動物,事前若有動物行為師幫忙配對,也能大量減少棄養的發生。


她說:「一般人都是跟動物相處產生問題了,才來找動物行為師求助,但如果事先知道自己適合什麼,對於找到『門當戶對的夥伴』、建立人狗長遠未來的良好陪伴關係,不是更加妥當嗎?像動物行為師就衡量我適合老狗,因為牠動作比較緩慢,跟我的節奏會比較適配。」

最後,林憶珊以動物行為研究學者馬克‧貝可夫教授(Marc Bekoff)的一段話作為結論,她說:「我們必須把動物當作我們靈魂和健全人格的一部份。當動物受苦時,我們受苦;當動物繁盛時,我們繁盛……」、「對所有人類,特別是孩童而言,發展對所有動物的同理心、同情心和尊重十分重要。因為孩童有朝一日會替我們和動物發聲;替整個宇宙、水和我們呼吸的空氣發聲。」


引用來源: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6901/2151077

 

 

 

訂閱電子報。寵物寶貝PetFamily

請輸入E-mail訂閱寵物寶貝PetFamily電子報

 

 

0704

 

守護者:  看不見的守護者就在身邊

原文作者:哈蘭.科本 Harlan Coben
譯者:謝雅文
出版社:大智通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13/03/27
語言:繁體中文 
定價:300元

 

 

 09181

 正義,不沉默:  該出聲了


原文作者:Mary C. Gentile 
譯者:虞亮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14/07/12
語言:繁體中文 
定價:350元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寵物baby 的頭像
    寵物baby

    寵物寶貝 Pet Family

    寵物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